
近期,我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部分地區疫情上升速度較快,給生產生活運轉帶來一定影響。
不管是居家遠程辦公,還是運用AI技術建模指揮工廠運行,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助力疫情防控、維持生產生活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技術替代人工計算
“為了配合上海疫情防控,現在我們有四分之一的員工基本都居家辦公了,不過生產和調度并沒有受到影響。”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數智技術部總經理朱衛東告訴記者。
朱衛東介紹,因為公司負責整個上汽集團的物流業務,調度量非常大。在2021年時基于前期的積累,他們做了一個智能調度產品IDTMS,采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算法,根據整車物流特殊的行業特點進行深度定制。通過安吉control tower(物流控制塔)大屏監測,系統能對供應鏈152個運輸項目實時監控,結合大數據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實時處理技術,提升汽車供應鏈物流運作管理的及時性和精細化。
“在控制大屏上,可以實時監測1萬多個一線員工的工作情況和5000多臺貨車帶圖的軌跡、設備可用數、揀貨、收貨等情況。特別是現在在一些封控區域,就能提前規劃路線。”他說。
而在這個系統運行之前,調度的人工演算工作量非常大。“以前是人工幾個月更新一次模板,我們每天把計劃套到這個模板上面去,再去排一條一條的線路。現在則是每天用AI實時計算和調整,特別是在疫情的背景下,每天的計劃波動都很大,如果還是以前剛性的方法根本算不過來。”他解釋道,目前物流控制塔已經只需五六個員工,極端情況也支持遠程在崗。
他分享了一組數據,該系統平均波次調度耗時從1小時縮短至5分鐘之內,匹配準確率從44%提升至99%。現已在全國分區范圍進行逐步推廣,以取代人工調度作業。預計2022年底減少調度人員40名,2023年底調度作業實現全自動無人化。
同樣在上海電氣,他們的“星云智匯”平臺也在無人值班的情況下,遠程給正在運行的風機智能預警。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近日,某海上風電場一臺大兆瓦機組突發故障停運,公司數據中心的大數據平臺及時觸發預警工單并下發解決方案,現場技術人員快速消除故障。
“這個平臺設有基于風場回傳實時數據建立的預警模型,能對風場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預警,可根據運維工單的故障碼自動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隨工單一起下發。因此在疫情期間,風場也能實現高效的智能運維,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該負責人表示。
數字化轉型領軍企業營收增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深化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集群數字化轉型,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
研究顯示,數字化的推進程度也影響著企業的營收,領軍企業增長明顯。
根據《2021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下稱“研究”),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穩步提升,其中轉型領軍企業優勢持續擴大,并成功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營收優勢。
該研究顯示,近四年來,構建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平均得分從37分上升至54分,各行業企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從企業細分看,轉型領軍企業由于數字化基礎較好,在疫情沖擊下顯示出強大的韌性,不僅占比大幅上升至16%,對其他企業的數字化優勢持續擴大達到35分之多。領軍企業更成功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財務優勢,與其他企業的營收增速差距從疫情前的1.4倍擴大至3.7倍,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正進入強弱分化的分水嶺。
賽迪顧問業務總監高丹對第一財經表示,從融合領域看,結合我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發展戰略,制造業領域是未來數字經濟最重要的融合方向,但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基礎相對較弱,中小制造業企業數量多、利潤低,他們會優先考慮數字化可投入的成本,數字化應用路程任重道遠。未來除了政府引導和扶持,另一方面數字化企業也要設計和推出成本低、可解決復雜信息系統的產品和服務。
各地今年也明確了數字經濟的發力方向,特別是在企業轉型以及和實體經濟融合方面。
正在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去年提出未來三年的目標,是要推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70%,特別是要聚焦“3+6”重點產業體系,帶動全行業平均提質3%、降本8%、增效8%。今年將推動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在線新經濟龍頭企業。推動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30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平臺,建設數字孿生企業,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
浙江今年也將深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新增“未來工廠”15家、智能工廠150家。
江蘇則將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納入年度總目標。
在1月2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說,去年我國規上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達到了30.8%,“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2000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大多屬于數字經濟后發優勢的創新型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未來在數字經濟中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
線
客
服